‧中文名稱: 野莧菜
‧英文名稱: Slender Amaranth, Green Amaranth, Pakai, Honagainubiyu.
‧學名: Amaranthus viridis Linn.
‧科名: 莧科(Amaranthaceae)莧屬(Amaranthus)
‧別名: 皺果莧,綠莧(中國北部植物圖志),野莧、豬莧、山莧菜、山杏菜、山荇菜、糠莧、細莧、鳥莧、Kareban(阿美)
‧原產地: 熱帶美洲。
‧分佈: 台灣從南到北都很容易在田間,路旁發現到它的蹤跡,它並非台灣的原生種,因為氣候適宜,所以已經馴化的十分成功。
‧用途: 1.食用:嫩莖、嫩葉及穗皆可食用,特別是春夏兩季,個體更是肥大,是良好的救荒植物之一。2.藥用:性味:全草:甘、淡、涼。效用:全草:清熱解毒,利濕。治痔瘡腫痛,帶濁,經痛,痢疾,小便赤澀,蛇蟲螫傷,牙疳。
‧莖: 草本,高 40~80 公分,全體無毛;莖直立,有不顯明稜角,稍有分枝,綠色或帶紫色。
‧葉:
 葉片卵形、卵狀矩圓形或卵狀橢圓形,長 3~9 公分,寬 2.5~6 公分,頂端尖凹或凹缺,少數圓鈍,有 1 芒尖,基部寬楔形或近截形,全緣或微呈波狀緣;葉柄長 3~6 公分,綠色或帶紫紅色。
‧花:
 圓錐花序頂生,長 6~12 公分,寬 1.5~3 公分,有分枝,由穗狀花序形成,圓柱形,細長,直立,頂生花穗比側生者長;總花梗長 2~2.5 公分;苞片及小苞片披針形,長不及 0.1 公分,頂端具凸尖;花被片矩圓形或寬倒披針形,長 0.12~0.15 公分,內曲,頂端急尖,背部有 1 綠色隆起中脈;雄蕊比花被片短;柱頭 3 或 2。花期 6~8 月。
‧果實: 胞果扁球形,直徑約 0.2 公分,綠色,不裂,極皺縮,超出花被片。種子近球形,直徑約 0.1 公分,黑色或黑褐色,具薄且銳的環狀邊緣。果期 8~10 月。
‧特性:
 一年生草本,莖直立,高約 50~80 公分,全株光滑無毛,多分枝,莖梗綠色或淺紅色,無刺。互生於枝條,有長柄,卵形或三角狀廣卵形,先端鈍,全緣,略有波狀,葉綠色。穗狀花序,頂生或腋出,短於 4~16 公分,苞片卵形,膜質,先端芒刺狀,花被片 3 片,廣披針形,雄蕊 2~3 枚,花密生,花具脫落性毛。花朵摸起來乾扎扎的;一年到頭都會開花。果實為「胞果」,是由薄薄的膜狀果皮將種子包住。在幼嫩時和莧菜極為類似,但味道沒這麼鮮美,通常生長在荒地,路旁及村落附近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新建成養鹿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